导言

Gustav Holst为太阳系诸星所谱《行星组曲,Op. 32》中,热度最高的当属木星这首《欢乐使者》。至于原因,可简要引述其B站版本下一位乐友的评论:

即使你不喜欢古典音乐,只要你坚持三分十秒,我不信你不爱那段雄壮瑰丽的行板。。。

网易云上的版本由Herbert von Karajan及柏林爱乐乐团演奏。

背景故事

Britannica:

The Planets, Op. 32, orchestral suite consisting of seven short tone poems by English composer Gustav Holst. Its first public performance took place in 1920, and it was an instant success. Of the various movements, “Mars” and “Jupiter”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heard.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qCx07wv1Pk

1913年,39岁的Gustav Holst于西班牙Mallorca与两个作曲家好哥们A和B度假。以及Clifford Bax,A的诗人弟弟。

这位诗人向Holst推荐了WHAT IS A HOROSCOPE(by Alan Leo),一部占星书。Holst因此迷上了这种学科,这些对黄道十二宫的心理画像,并以此为灵感,借各星球的气质为他们各谱一曲。

于是从1914年起,Holst每周在为保罗女子学校教授音乐课的周末谱写这套组曲。

这套组曲包括7个大章: 火星Mars,战争预兆;(一战期间写成, disorder) motion 金星Venus,和谐回转(柔美); sublime 水星Mercury,罗马信使(迅捷); light 木星Jupitar,欢乐使者(英伦爱国赞美诗:”I vow to thee my country”); 土星Saturn,衰朽亡者(Inspired by A); heavy 天王星Uranus,魔法幻想; vulgar 海王星Neptune,神秘遥远。 static

组曲于1916年完成,但因一战被搁置。

两年后,B资助Holst进行演出。

该组曲对电影作曲家影响极大。

first glance

首段庄重而不失诙谐;弦乐的跃入是欢快的,却在一段逐渐激昂的造势和静默后以更加浩荡的声势登场,无怪乎对听众的听觉造成巨大的震撼。

经典无愧乎经典。初听便十分耳熟,细究来竟是因此后年岁有太多高超的模仿者。这边是流行文化的引领者。然而作曲家本人的形象并不“流行”,而是较为安静的。